由中华医学会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心脏大会(CHC)于2014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中国心脏大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心血管业界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病学术盛会。自我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在CHC2014大会上分享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讨论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交流心血管病医、教、研、防及产业的各种信息,共同应对心血管疾病的国家、地区与全球性挑战。
安时利公司也积极地参加了此次盛会,在 8月8日下午2:00-4:00在北京 国家会议中心三层311A会议室开展“中心动脉压、ABI和动脉僵硬度测量的临床应用”的专题报告会,会议的主席有澳大利亚的Michael O’Rourke教授、北京阜外医院的蒋雄京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燕教授,并分别进行了主题报告。期间,来自国内心血管领域的其他几位教授围绕无创中心动脉压进行了精彩演讲。
Michael O’Rourke 教授被业界誉为PWV之父,从事无创中心动脉压的研究将近60余年,受中国心脏大会邀请,以“用无创中心动脉压力波指导慢性心衰的治疗”为主题向与会专家和医生作了关于无创中心动脉压指导治疗慢性心衰病人的报告。
蒋雄京教授围绕“用无创中心动脉压力波监测硝酸酯的耐药性”这一主题很好的向参会代表和专家指引如何将无创中心动脉压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临床,并明确了中心动脉压与外周血压的区别。
蒋教授在大会上指出无创脉搏波分析技术在评估硝酸盐的心血管作用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研究硝酸盐的耐受性也非常有用,在研究降压药物的心血管作用方面有潜在的巨大价值,即可以在传统的监测方法难以发现或低估的情况下,观察到这类药物对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真实影响,对临床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已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评估心血管风险方面中心动脉压及其衍生的指标反射波增压和增压指数较单纯的肱动脉血压更为密切,同时在评估降心血管活性药物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抗高血压药物降压疗效方面也优于肱动脉袖带血压。
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博士胡荣教授在大会上围绕“ABI与baPWV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这一主题,将多年使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经验与众多的专家和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阐述了ABI和PWV对衡量人体的动脉僵硬度和心血管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使用价值,让中国心血管领域的医生和专家了解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被列入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而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形势十分严峻,而中心动脉压比外周血压更直接、准确地反映左心室、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负荷情况,比肱动脉血压具有更强的心血管靶器官损害以及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的预防和诊断治疗能够提供更高的参考价值。AtCor SphygmoCor通过无创技术精确测量中心动脉压、动脉硬化、心脏负荷指数、心率变异性多种检测功能,在心血管、肾病、糖尿病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帮助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早预防、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诊疗手段。
此次中国心脏大会,安时利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借此盛会契机,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同学习无创中心动脉压的技术优势和临床应用,希望能为国内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提供更好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我们在心血管功能领域的检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