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讯时评:“过度医疗”猛于虎

发布人:未知    发布时间:2012-10-19

 

       “今天大家都非常迷信支架,崇拜搭桥。它对急性心肌梗死非常有效,但根据现在的统计资料,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谱儿。因此,在稳定的情况下,我作为心脏科大夫不建议做支架。”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今天召开的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说。(10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支架并不是一劳永逸,也不是包治百病,为什么医生却如此热衷放支架?这背后的原因,与支架高昂的价格不无关系。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曾揭露,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到了医院摇身变成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是6000元,可是到医院就变成了3.8万元。 

  

  过多使用心脏支架只是过度医疗问题之一,更普遍的问题表现在过度和重复检查以及滥用抗生素上面。有业内人士就说,“往往不需要打吊瓶的打了吊瓶,不该用的消炎药用了,只需用两天的抗生素,硬给用一周。”目前医疗行业“过度诊疗”主要在检查、用药和住院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有资料显示,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至20%,而过度用药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主因。专家称,在短时间内多次做CT检查的患者,接触到的X射线剂量成倍增加,而且CT对肝脏血管瘤、结石等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不如B超,给病人身体造成新的危害。

 

    为什么过度诊疗的现象一直得不到解决?医疗机构和个人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屡屡出现? 表面上看,好象是医生和患者利益熏心,但深层次原因则必须检讨医疗价格管制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漏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恒鹏的研究发现,政府为控制医疗费用,降低患者医疗负担实施的一系列的管制措施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如果由医院及医生自由定价,若非诊疗必须,医生既不会用药也不会使用设备检查,因为非诊疗必须的药品和设备检查均会降低医院医生收益,当然更不会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

 

  过度医疗问题同事来源于以药养医的制度。人们说就好像一个补鞋匠的工作收入不是来自他的手艺,而是来自他使用钉子的数量,那么他一定会在每个鞋上都钉上二三十个钉子,以药养医与此十分类似。过度医疗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医疗体制的弊端和从业人员的趋利化;二是医患信息不透明,监督很难发挥实效;三是社会公众对医疗科技的盲目崇拜。由此导致的高价药、抗生素滥用、红包、医患矛盾等各种问题呈现“井喷”现状。 

 

    药品回扣也是造成“过度诊疗”的另一个诱因。记者调查中发现,医药巨大的利润导致滥用抗生素和过度输液现象频频发生,每到气温骤降时刻,兰州各大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据兰州某医院的张医生介绍,目前输液普遍使用头孢等抗生素,价格更会高出好几倍。在这种现状下,以药养医成了普遍现象。据权威部门调查,一个三级医院中,抗生素用量占全医院的30%,二级医院达到20%,更多的病人“被输液”就自然发生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采购处处长谢力说:“只有医生和医院不再从药品和大型设备检查上谋利,‘过度医疗’才能真正遏制。”改革的办法是切断医院药品和检查收入的来源,对这部分收入实行上缴,或是实行医药分离,把药剂科从医院划出去。

 

 

(信息来源:科讯网)